今天是
网站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109个“无碍港湾”上线! 平昌检察公益诉讼破障守护出行“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5-08-2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8月28日,平昌县人民检察院召开残疾人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座谈会暨无障碍停车整改成效观摩会,邀请县残联、县文广体旅局等多家单位共商共建,巴中市人民检察院邹鑫副检察长一行莅临指导。会上,与会人员实地检验了佛头山景区、金平商业广场等整改点位,见证了一场“小切口、大治理”的法治实践,109处无障碍停车位已全面落地,惠及县域残疾人。这场行动,是平昌检察以公益诉讼“硬监督”推动无障碍环境“软升级”的生动缩影,彰显了检察机关的民生温度与法治担当。

公益诉讼精准破题,破解停车难瓶颈

今年3月,针对“益心为公”志愿者反映的无障碍停车设施缺失、车位不足、标识混乱等问题,平昌县人民检察院主动出击,通过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立案2件,系统梳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12项法规依据,并向县政府制发协商函件,推动建立“住建牵头、分类监管、属地协同”治理模式。联合排查14处公共停车场,发现7处点位问题,以法律监督倒逼责任落实,有效破解了行政机关职责交叉、设施缺失等系统性难题。

整改行动双轨并行,覆盖率跃升至92%

以“个案整改+类案治理”双轨驱动,推动整改走深走实。一是景区“清零行动”提品质。督促8家4A级景区新增、改建52个无障碍停车位,设置免费停车公告牌和退费专线12处,实现景区服务全覆盖。二是城市改造扩覆盖。推动4类公共停车场增设57个无障碍停车位,重点覆盖商超、交通枢纽等区域,全县无障碍停车位覆盖率从14%飙升至92%。三是机制创新固长效。推动县文广体旅局出台专项通知,明确车位设置比例(≥2%)、标识标准(国标GB5768.2-2022)和免费政策;联合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企业承诺+动态巡查”监管机制,形成整改闭环。

“志愿者+检察官”协同,释放社会治理合力

深化“志愿者+检察官”协作机制,与平昌县志愿者协会签订协议,建立“益心为公”全链条协作机制。从宣传引导、线索移送、专业协助、同堂培训、日常联络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鼓励志愿者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深度参与线索发现、专业咨询、公开听证等各个环节,努力营造共同参与公益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志愿者兼残疾人士施先生在平昌县政务服务中心体验后感慨:“车位宽敞便捷,标牌提示贴心,党和政府的关怀暖人心!”

深化公益诉讼监督,护航巴中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邹鑫在座谈会上强调,在巴中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擘画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图景的背景下,要以“专业化监督+社会化治理”模式全面赋能文旅服务品质提升:一是全域化拓展监督场景。从无障碍停车位、盲道等基础民生设施,延伸至景区食品安全、索道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旅游道路安全等全维度领域,构建“从入口到核心区”的全链条保障网络,确保游客安全与文旅地标建设同频共振。二是深层次融入文旅战略。紧扣市委打造“四大特色文旅地标”和“六大融合场景”的部署,重点监督红色教育基地、生态康养民宿、低空旅游项目等新业态的安全规范,实现“安全运营”与“体验升级”双目标。三是精细化提升服务品质。联合文旅部门建立景区服务标准化体系,督促完善智慧导览、多语种标识、应急医疗站点等设施;针对老年、残障群体需求,推动景区无障碍环境改造与数字化服务同步升级,彰显城市温度。四是长效化筑牢治理根基。通过“公益诉讼+行政监管”联动,对景区餐饮卫生、观光车运维、玻璃栈道防护等高频风险点开展常态化巡查;建立整改“回头看”机制,引入残障人士代表、文旅专家参与体验式评估,确保问题清零不反弹。

“小切口推动大治理,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处山水风景、每一程康养之旅!”这是平昌检察守护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更是公益诉讼助力巴中建成“全龄康养胜地”和“文旅融合标杆”的生动实践。

版权所有:四川省平昌县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