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承载民族基因,文明血脉不可再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联席会议精神,凝聚巴州文物保护更强合力,巴州区人民检察院近日运用磋商机制,为辖区“田野文物”筑牢安全屏障。
巴州区人民检察院主动作为,深入多个乡镇田野文物保护点开展细致走访调查,发现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存在未悬挂标识标牌、挂红处置不当、木质结构文物电线裸露,易引发火灾等风险隐患,可能威胁文物本体安全。针对发现的问题,巴州区人民检察院迅速牵头组织区文广体旅局、区文物保护中心、文物属地镇政府,并特邀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听证员、案件质效专员及文物保护专家共同参与,召开行政公益诉讼磋商座谈会。各方直面文物保护痛点难点,坦诚交流,最终达成务实整改共识:一是立行立改消隐患。相关部门立即依法履职,对标识缺失、挂红不当、电线裸露等具体问题迅速落实整改;二是长效机制强监管。建立健全文物保护长效监管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对辖区内文物实施常态化、动态化巡查管理,确保安全无虞;三是宣传引领新格局。强化文物保护普法与价值宣传,提升公众参与意识,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文物保护新格局。
保护传承,久久为功。巴州区人民检察院将以此次磋商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与文物保护部门的协作联动,精耕细作“检益·乡途”文化品牌。通过办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力的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案件,让沉睡于乡野田间的文物真正“活”起来、“安”下来,为擦亮巴州文化名片、赋能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